元素性質遞變規律的探究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6-30 10:22:05 發布人:editor
一、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我們選擇比較典型的堿金屬元素和鹵族元素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驗來驗證其性質的遞變規律。
1. 堿金屬元素的性質遞變
堿金屬元素中包含了Li、Na、K、Rb、Cs、Fr六種元素,我們以Na和K兩種金屬與水的反應為例進行實驗。
實驗:分別用鑷子夾取綠豆大小的鈉和鉀,用濾紙將表面的煤油擦去,然后分別投入兩只盛有水的燒杯中,并在燒杯上蓋上表面皿,觀察現象。
從實驗可以看出,鉀與水的反應比鈉與水的反應更劇烈。
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堿金屬元素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2. 鹵族元素的性質遞變
鹵族元素中包含了F、Cl、Br、I、At五種元素,我們以常見的 為例進行實驗。
實驗:所用試劑有KI溶液、NaBr溶液、新制氯水、溴水、苯(或 )。將新制的氯水和溴水分別滴加到NaBr溶液和KI溶液中,然后再加入苯(或 )進行萃取,觀察現象。
從實驗可以看出, 可以分別將 氧化成相應的單質。
結論:在鹵族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屬性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逐漸減弱。
綜合以上實驗,我們可以看出,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同一主族的元素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二、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我們選取比較熟悉的第3周期的元素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實驗來驗證其性質的遞變規律。
1. 金屬元素部分的性質遞變
第3周期包含了Na、Mg、Al三種金屬,我們從它們置換氫氣的難易來比較它們的金屬性強弱。
實驗:夾取綠豆大小的一塊鈉,用濾紙將其表面的煤油擦去,取大小相仿的鎂條和鋁條,用砂紙打磨掉其表面的氧化物,然后把它們分別加入盛有冷水的燒杯或試管中(鈉用燒杯,鎂和鋁用試管),觀察現象,然后給現象不明顯的試管加熱,再觀察現象。
取大小相仿的鎂條和鋁條分別加入盛有等量鹽酸的燒杯中,觀察反應現象,用手去摸試管,感覺反應中放出熱量的多少。
從實驗可以看出,鈉與水劇烈反應;鎂與冷水反應緩慢,而與熱水迅速反應,與鹽酸劇烈反應并放出大量的熱;鋁與冷水、熱水的反應都很微弱,與鹽酸反應比較劇烈,放熱也較多。
結論:同周期中,金屬元素的金屬性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逐漸減弱。
2. 非金屬元素部分的性質遞變
第3周期包含了Si、P、S、Cl四種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除外),我們用非金屬單質與變價金屬的反應來比較、驗證它們非金屬性的變化規律。
實驗:將鐵粉和硫粉混合后加入試管中,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將紅熱的鐵絲插入盛有氯氣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從實驗可以看出,鐵粉和硫粉的反應比較緩慢,而鐵可以在氯氣中劇烈燃燒。
結論:從反應的劇烈程度可看出氯的非金屬性比硫的強。
所以,同周期的元素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