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化學題技法種種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6-29 14:08:00 發布人:editor
一、分解題意 各個擊破
同學們在遇有多項要求或題示條件過于復雜的試題時,如果瞻前顧后,一心幾用,就會理不出頭緒。將題中的條件或要求逐項分解,分而治之,然后進行組合、歸納,才能順利解題。
【例1】過二硫酸鉀(K2S2O8)在高于100℃的條件下發生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2S2O8=2K2SO4+2SO3↑+O2↑,現稱取一定量的K2S2O8固體樣品(含不分解的雜質),做如下實驗:加熱,使過二硫酸鉀完全分解,通過測定氧氣的體積算出過二硫酸鉀樣品的純度,并收集三氧化硫,觀察其物理性狀,檢驗其與水反應的產物。
(1)試從下圖中選用幾種必要的儀器,連接成一整套實驗裝置。這些儀器的連接順序應為______________(寫接口的編碼)。
(2)觀察收集到的三氧化硫,其顏色和狀態是_______。使其與水反應,鑒定所得溶液中陰離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若稱取過二硫酸鉀樣品的質量為wg,測知氧氣的體積為amL(標準狀況下),則該樣品的純度為__________。
【解析】分解題意:①加熱,使K2S2O8分解;②測定O2的體積;③收集SO3;④鑒定SO3與H2O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的陰離子;⑤計算樣品的純度。
逐項破題:下面,以結合題意① ② ③回答問題(1)為例,說明其解題過程。使K2S2O8分解的儀器應為(Ⅴ);測定O2的體積宜用排水測氣法,所用排水儀器應為(Ⅲ),所用測定體積的儀器應為(Ⅵ);應以儀器(Ⅳ)收集SO3,使其變成固體(SO3的熔點為16.8℃)。
組合歸納:仍以回答同題(1)為例。儀器(Ⅴ)無疑應列于第一位。(Ⅲ)與(Ⅳ)何者先何者后?若(Ⅲ)列于(Ⅳ)之前,則SO3會跟(Ⅲ)中的水應生成H2SO4,(Ⅳ)中將收集不到SO3,可見,(Ⅳ)應先于(Ⅲ)。于是可知,各件儀器接口的順序應為IGH(或HG)FEJ。(2)、(3)的解析過程與答案略。
二、等效轉換 化暗為明
某些題給出的信息較為隱晦,不能直接用于解題,或者直接用于解題比較困難。此時,同學們應想辦法將題給信息巧妙地轉換為與解題相關的等價信息,使題意外露出來。
【例2】 在一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反應:N2+3H2=2NH3(ΔH<0)。溫度一定時,若將平衡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都增大至原來的2倍,則結果會使 ( )
A.平衡不發生移動
B.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NH3的百分含量增大
【解析】對題意可進行如下等效轉換:平衡體系中各物質的濃度同時增大至原來的2倍,相當于體積減小至原來的一半,也即相當于增大了休系的壓強。由此可知,平衡應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即正反應方向移動,從而使NH3在平衡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增大。
三、巧妙推理 避繁就簡
某些計算題,特別是計算型的選擇題,貌似夏雜,實則稍做分析推理,即可求解。大家不要怕哦!
【例3】向一容積為1dm3的干燥燒瓶中充入HCl氣體,測知燒瓶中的氣體對氧氣的相對密度為1.082。用此氣體做噴泉實驗。當噴泉實驗完畢后,進入燒瓶中的液體的體積(dm3)為( )
A.全滿 B.3/4 C.1/2 D.1/4
【解析】燒瓶中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82×32=34.6<36.5,這表明燒瓶中的氣體不是純HCl氣體,其中必混有空氣。假定它們兩者各占一半,則其平均分子量應為36.5×l/2+29×1/2≈32.8<34.6,這表明燒瓶中HCl氣體的體積必大于1/2dm3。
四、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運用數學或物理知識和方法解化學題,有時確能找到新而活,簡而捷的解題途徑。
【例4】X、Y均為短周期元素,它們可組成分子式為X2Y3的化合物。若知X的原子序數為m,則可知Y的原子序數不可能是( )
A.m+l B.m+4 C.m+3 D.m-6 E.m-5
【解析】用常規法解本題時既繁又難,還易出錯。而采用簡單的數學知識,則可很快得出結果。依題意可推知,X位于奇數族,m亦為奇數;Y位于偶數族,其原子序數亦應為偶數。m+4和m-6均不為偶數,因為奇效加偶數得奇數,奇數減偶數也得奇數。
五、極端假設 化難為易
所謂極端假設,就是在處理某個棘手問題時把問題假設成一個或幾個極端情況,借助于極端情況來解決從正面提出的問題。大家不妨試試。
【例5】向一密閉容器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g),使其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CO+H2O(g)CO2+H2,達平衡時生成了2/3molCO2。在保持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充入的H2O(g)改為4mol時,所得CO2的物質的量(mol)應為( )
A.0.60 B.0.95 C.1.00 D.2.50
【解析】增大H2O(g)的量,平衡必向正向移動,nCO2必大于2/3(即0.67)mol。充其量地說,若正向反應能進行到底,即CO全部變成CO2,則CO2的物質的量也至多為1mol。總之,2/3
六、類比移植 對號入座
先把握住題中某些對象之間的類似或相當關系,然后從一個對象的某一知識向具有相似性的另一對象的某一知識類推或過渡,或者說,先找準已知與未知的對應點,然后利用其相似性進行“替換”,這一思維方法在解題中也用得較多。
七、巧尋特例 不拘一般
同學們,對于某些字母型或無數據計算題,為求出結果可找出與題意相符的某種特殊情況,也可假設一些特殊的數據,使題意具體化、明朗化。
【例7】常溫常壓下,將xLO2、yLSO2、zLH2S混合起來,使之充分反應,反應后所得氣體的體積為aL(同溫同壓下)。能正確表示x、y、z三者間相互關系的式子是 ( )
A.x+y=2z+a B.2(x+y)=x-a C.2(x+y)=z+2a D.x+y=2(z-a)
【解析】常溫下,只有SO2和H2S能發生如下反應:SO2+2H2S=3S+2H2O。依該方程式中各物質間的系數關系,令特設y=1L,z=2L,則SO2可與H2S恰好完全反應,生成S和H2O,此時剩余的氣體全部是O2,即x=aL。將y=1、z=2代入四個選項中一一加以檢驗,可知x=a者只有C。
還有一道例題,請同學們試做一下。
【例8】將一定量的鐵粉投入一定量的三氯化鐵溶液中,鐵粉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Fe3+與Fe2+的濃度恰好相等。已反應的Fe3+和未反應的Fe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
A.2∶3 B.3∶2 C.l∶2 D.1∶l
八、突破一點 攻下一片
有不少題(尤其是推斷題)很象下面這道例題一樣,容量大,知識點多,頭緒繁,看上去令人眼花繚亂,其實,只要能找到解決諸多問題的突破口,便可乘勢解決其它各種問題。
【例9】水蒸氣跟灼熱的焦炭反應時能生成A與P的混合氣體,它是合成多種有機物的原料氣。下圖示出的是合成某些物質的反應路線:
已知:D和G為同分異構體;G和F是相鄰的同系物;B和T屬同類有機物,T分子中的碳原子數為B的2倍;等物質的量的T、B跟足量的金屬鈉反應時,由T產生的氫氣為由B產生的氫氣的2倍;1molS能跟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產生1mol氧化亞銅。
請按下述各項要求填空:
(l)分子式:A為________,P為________;
(2)結構簡式:B為_______,D為_______,S為_________。
(3)反應類型:X屬________,Y屬_______。
(4)化學方程式:由E得F的反應應寫成________________,應存在濃H2SO4、加熱的條件下,T跟過量G的反應應寫成______________。
【解析】由熟知的有機物知識可將“B→E→F”以及“B+F→D”作為突破口,破譯B為醇,破譯E為醛,破譯F為羧酸,破譯D為酯。進而由D與G、G與F的相互關系推知,B為甲醇,E為甲醛,F為甲酸,D為甲酸甲酯,G力乙酸(反證:若B為乙醇,則F為乙酸,D為乙酸乙酯,G為丁酸,但丁酸(G)與乙酸(F)不是相鄰的同系物)。接下來再考察:B(即甲醇)與何種物質(即P)反應,才能變為G(即乙酸)呢?顯然,P應為CO,從而也可知A為H2。T為何種物質?由題目中對T與B相互關系的一系列敘述可推知T為HO-CH2-CH2-OH,進而從T與S的關系又可推知S為HO-CH2-CHO,這種推論完全與“1molS能跟新制的氫氧化銅反應產生1mol氧化亞銅”的題意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