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利肯(美)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5-22 11:32:19 發布人:editor
馬利肯,RS
Robert Sanderson Mulliken 1896~1986
美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
1896年6月7日生于馬薩諸塞州紐伯里波特,1986年 10月3日卒年于阿靈頓。1917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學士學位。1921年獲芝加哥大學 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21~1925年,在全國研究理事會任職。1926~1928年執教 于紐約大學,后回芝加哥大學,歷任物理學教授(1928~1961)、物理學和化學教授 (1961)。1961年退休。1936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馬利肯主要從事結構化學和同位素方面的研究。他在1928年提出了分子軌道 理論:將分子看成一個整體,分子軌道由原子軌道組成。1952年又用量子力學理論 來闡明原子結合成分子時的電子軌道,發展了他的分子軌道理論。分子軌道理論 對于處理多原子π鍵體系(見化學鍵),解釋離域效應和誘導效應等方面的問題,都 能更好地反映客觀實際,可解決價鍵理論所不能解決的問題。1922年他還分離了 汞的同位素,并研究了同位素的分離方法。馬利肯因研究化學鍵和分子中的電子 軌道方面的貢獻而獲得196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還曾獲得路易獎章(1963)、吉 布斯獎章(1964)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