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納塔(意)和齊格勒(德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5-19 16:41:04 發布人:editor
納塔,G.
Giulio Natta 1903~1979
意大利化學家
1903年2月26日生于意大利因佩里亞,1979年5月2日卒于意大 利貝加莫。1924年獲米蘭工學院博士學位,先后在羅馬大學、都靈大學等校任教 。1938年返母校任工業化學教授和系主任,直到逝世。
納塔多年從事合成化學和結構化學研究。1923年,他應用X射線及電子衍射研 究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結構,是這方面的開拓者之一。后來,他成功地研究了 一氧化碳 催化加氫制備 甲醇 和 甲 醛 。1938年,他以1丁烯(見 丁烯 、脫氫制 成 丁二烯 ,發展了 合成橡膠 單體 的制備方法。
他最卓越的貢獻是,1954年在德國化學家K. 齊格勒 乙 烯低壓聚合制成 聚乙烯 重大發現的基礎上,發現以三氯化 鈦和烷基鋁為 催化劑 ,丙烯在低壓下高收率地聚合,生成 分子結構高度規整的立體定向聚合物—— 聚丙烯 ,具有高 強度和高熔點,開創了立體定向聚合的嶄新領域。1957年,他直接參與在意大利的 世界上第一套聚丙烯生產裝置的建立,他的發現導致合成樹脂和塑料的一個大品 種問世。此外,他進一步成功地將其催化劑分別用于1丁烯和4甲基1戊烯 的立體定向聚合,首先制成了分子結構高度規整的 聚1丁烯 和聚甲基戊烯。1957年,他首創以釩鹵化物和烷基鋁為催化劑,使乙烯和丙烯共聚 合制成無規結構的 乙丙橡膠 。在意大利建成了世界上第 一套乙丙橡膠小型生產裝置。
他和齊格勒所開創的配位催化聚合和立體定向聚合,應用于烯烴、二烯烴及 乙烯基單體的聚合等,開拓了高分子科學和工藝的嶄新領域,成為發展史上的里程 碑,被稱之為齊格勒納塔催化劑及齊格勒納塔聚合。兩人因此而共獲1963年 諾貝爾化學獎金。
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齊格勒,K.
Karl Ziegler 1898~1973
聯邦德國有機化學家
1898年11月26日生于黑爾薩,1973年8月12日卒于米爾 海姆。1920年獲馬爾堡大學化學博士學位。1927年在海德堡大學任教授。1936年 任哈雷薩勒大學化學學院院長。1943年任威廉皇家學會(后稱馬克斯·普朗克 學會)煤炭研究所所長,直至逝世。齊格勒在金屬有機化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占 世界領先地位。1953年他利用鋁有機化合物成功地在常溫常壓下催化乙烯聚合, 得到 聚合物 ,從而提出 定向聚合 的概念(見 齊格勒•納塔聚合 )。因合成塑料用高分子并研究其結構 ,與 G•納塔共獲1963年諾貝爾化學獎。
齊格勒早期主要研究堿金屬有機化合物、自由基化學、多元環化合物等。1 928年開始研究用金屬鈉催化的丁二烯聚合及其反應機理。此后又出色地研究烷 基鋁的合成和用以代替 格利雅試劑 的工作。齊格勒發現 金屬氫化物可與碳碳雙鍵加成,如由氫化鋁鋰合成四烷基鋁鋰。這在發展 金 屬有機化學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齊格勒最大的成就是發現金屬鋁和氫、烯烴一 起反應生成三烷基鋁。在此研究成果上,齊格勒成功地進行了下列研究:①α烯 烴的催化二聚作用,合成高級α烯烴;②乙烯經烷基鋁催化合成高級伯醇;③由 烯烴合成萜醇;④由烷基鋁經電化學或其他方法合成其他金屬的烷基化合物;⑤利 用氫化烷基鋁和三烷基鋁做有機物官能團的還原劑;⑥以三烷基鋁與四氯化鈦為 催化劑(稱為 齊格勒•納塔催化劑 )使乙烯在常溫常壓下 聚合成線型 聚乙烯 ,這項研究為高分子化學和 配位催化作用 開辟了廣闊的研究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