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熄滅的蠟燭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7-04 14:51:53 發布人:editor
大約二百多年以前,有位科學家作過這樣的實驗:他把一支燃著的蠟燭,放進玻璃罩里,由于蠟燭燃燒不斷消耗氧氣,一會的功夫,罩里的氧氣耗盡,蠟燭便熄滅了??墒牵斔诓Aд窒路派弦豢瞄L滿綠葉的薄荷,并受到陽光的照射時,放進去的那支燃燒的蠟燭,卻可繼續燃燒,很久也沒有熄滅(如圖)。這個奇怪的現象,該怎樣解釋呢?那在陽光照射下的綠葉薄荷,究竟顯示了什么樣的神通呢?
后來,有位瑞士科學家,通過對實驗的進一步研究,終于揭開了這個陽光綠葉之謎。
他把一些植物的綠葉浸泡在水里,經陽光照射,綠葉上便冒出好多的氣泡。他用一支盛滿水的倒置的試管,將氣泡收集起來(如圖)。這氣泡究竟是什么呢?當他把帶有火星的一根木條伸進試管后,木條立刻燃燒起來。原來這氣泡不是別的,正是能使木條燃燒的氧氣。當他再把二氧化碳通進水里時,還發現二氧化碳通得愈多,產生的氧氣也愈多。
實驗說明,綠色植物在陽光照射下,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正因為如此,當燃燒的蠟燭跟綠葉、陽光在一起的時候,氧氣不斷得到補充,蠟燭就不會很快熄滅。
綠色植物是如何吸收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氣的呢?科學研究的結果證明,這是植物中的葉綠素,在吸收了太陽光的光能的條件下,使二氧化碳跟水反應,生成糖和氧氣。這就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化學反應過程就是:
植物體內的葡萄糖,還有淀粉、纖維素等,就是靠光合作用形成的。
從上面的化學反應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兩個相反的化學過程。即:
這樣,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可被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又可從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氣得到補償。這就是地球上氧氣的量,能維持基本不變的主要原因。
這里說的是主要原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這是由于地球上氧氣的消耗,除了呼吸作用之外,還有各種物質的燃燒等其他方面的作用,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有自然界大量巖石風化等過程。但總體來看,氧氣的消耗與補償是平衡的。因此,決不會出現地球上氧氣耗盡,人類面臨滅亡的那一天。
我們已經了解到,氧氣不論在人的呼吸作用中,還是在為我們提供熱能、制造產品的各種化學反應中,為人類作出的貢獻都是非常巨大的。作為一名主要成員,它為空氣大家庭爭得了最高的榮譽。
氧氣之所以能為人類作出巨大貢獻,跟它的化學性質十分活潑有關。在空氣大家庭的所有成員中,它所參與的化學反應是最多的,其中除少數反應(如鐵生銹)外,許多都可用來為人類造福。
空氣大家庭的其他成員的性格,跟氧氣相比有很大差異。特別是那些在空氣中含量極少的稀有氣體,化學性質極不活潑。它們幾乎跟所有的物質都難發生化學反應,因此,曾得到過一個不太好聽的名字:惰性氣體。
事情總有它的兩面性。從化學反應的角度來看,這些氣體確實不夠活潑,是個很大的缺點。但從其他方面來看,它們卻顯示出不少超眾的才能,也對人類有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