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水中燃燒的金屬鉀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7-04 14:47:41 發布人:editor
鉀跟鈉一樣,也是銀白色的金屬,非常柔軟,用小刀可以像切面包一樣,把它切成一個個小塊。鉀的熔點很低,只是63℃,就是說,只要溫度升高到63℃,金屬鉀就變成水銀般的液體了。鉀的比重很小,它比水還輕。
“金屬比水輕”,這在它剛被發現時簡直不可思議。當時很多人認為它壓根就不能算是金屬,直到后來,人們才改變了態度。
鉀也是一個非常活潑好動的金屬元素,剛剛切開的金屬鉀穿著一件銀白色的“外衣”,非常漂亮,可你一轉身,它就變得灰頭上臉的,就像換了一個“人”。原來鉀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變成了氧化鉀。
其實,鉀最感興趣的是水。如果你把它放進水里,那可不得了。只聽它“吱吱”叫著,一會兒浮上來,一會兒沉下去,周身還冒出火焰,看起來,它跟水真是十分要好。過上一會兒,你再一看,水里已沒有鉀的影子了。原來,它跟水發生變化生成了氫氧化鉀,氫氧化鉀溶解在水中,所以就看不到了。
因此,跟鈉一樣,人們把鉀放在煤油中,免得它到處惹生非。
在古代時,經常發生戰爭。在一天的中午,有一位將軍帶著隊伍去打仗,走在半路上,士兵們都非常口渴。可是附近一點水也沒有,怎么辦呢?這位將軍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對士兵們說,他知道這兒的地形,在前面不遠處,有一個梅園,到那兒可以搞梅子吃。聽了將軍的話,士兵們頓時來了勁,口也不覺得渴了。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總結為一個成語,叫“望梅止渴”。
那么望梅為什么能夠解渴呢?
原來,梅子中含有鉀元素。人們覺得口渴,是由于體內的鹽分特別多,造成鈉離子過剩,而鉀離子能使人體內多余的鈉排出體外,所以當人們感到口渴時,吃一些梅子,蘋果就可以止渴。
這樣過上兩三次后,吃梅子止渴就變成了人的習性,而人在吃梅子時一般都要分泌唾液,這也成了人的習慣。只要有人說到梅子,在條件反射的作用下,雖然沒有吃到梅子,但口里也分泌出一些唾液。唾液可以濕潤咽喉,使人不覺得口渴。故事中的士兵們沒有吃海子,卻止住了口渴就是這個道理。
鉀是植物的好朋友,它對植物的生長有很大的幫助。
鉀能幫助植物合成碳水化合物。谷類作物如果沒有鉀的幫助,結的谷粒就很少,而且其中淀粉的含量不多。缺了鉀,植物的幼苗就會發育不良,莖桿柔弱無力,風一吹就會倒下,還會生出許多病來。
鉀還幫助植物吸收氮,形成蛋白質。比如說,豌豆幼苗在沒有鉀的幫助下,蛋白質的含量只有50%,而有了鉀的幫助,蛋白質的含量會提高到70%。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在植物體中,鉀與蛋白質的分布是一致的,蛋白質多的地方,鉀離子也很多,這也說明鉀和蛋白質的關系很“親密”。
所以,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鉀。平均起來,每收獲一噸小麥或馬鈴薯,就等于從土壤中取走五公斤鉀;收獲一噸甜蘿卜,相當于取走二公斤鉀。全世界平均每年要從土壤中取走2500萬噸鉀!有人才有出,這就是說,全世界每年至少要往土壤中施用2500萬噸的鉀肥。
但是,如果你問農民叔叔的話,他會告訴你說平常不往地里施用鉀肥。
這又是什么緣故呢?
原來,農民一般都要向地里施用農家肥料,包括草木灰和家畜的糞便。草木灰里含有大量的鉀。這是因為植物本來就從土壤中吸收了很多鉀。那么,把它燒成灰后,灰中當然也就含有鉀。在每噸糞便中,也大約含有六公斤的鉀,因此農民叔叔不用再施鉀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