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生活小常識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5-15 11:45:12 發布人:editor
1、加碘食鹽的使用。碘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長期缺碘可導致碘缺乏癥,食用加碘食鹽是消除碘缺乏癥的最簡便、經濟、有效的方法。加碘食鹽中含有氯化鈉和碘酸鉀,人體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鉀提供的,而碘酸鉀受熱、光照時不穩定易分解,從而影響人體對碘的攝入,所以炒菜時要注意:加鹽應等快出鍋時,且勿長時間燉炒。
2、豆腐不可與菠菜一起煮。草酸鈣是人體內不能吸收的沉淀物。菠菜、洋蔥、竹筍中含有豐富的草酸、草酸鈉,豆腐中含有較多的鈣鹽,如硫酸鈣等成分。上述物質可以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草酸鈣沉淀等物質。從醫學的觀點看:菠菜、洋蔥、竹筍等不要和豆腐同時混合食用,會生成草酸鈣的沉淀,是產生結石的誘因;從營養學的觀點看,混合食用會破壞他們的營養成分。
3、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鋁一直被人們認為是無毒元素,因而鋁制飲具、含鋁蓬松劑發酵粉、凈水劑等被大量使用。但近幾年的研究表明,鋁可擾亂人體的代謝作用,長期緩慢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其引起的毒性緩慢且不易覺察。然而,一旦發生代謝紊亂的毒性反應則后果嚴重。防鋁中毒,生活中應注意:(1)減少鋁的入口途徑,如少吃油條,治療胃的藥物盡量避免氫氧化鋁的藥劑。(2)少食鋁制品包裝的食品。(3)有節制使用鋁制品,避免食物或飲用水與鋁制品之間的長時間接觸。
4、水果為什么可以解酒?這是因為,水果里含有機酸。例如,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柑橘里含有檸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而酒里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生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里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
5、炒菜時不宜把油燒得冒煙,油在高溫時,容易生成一種多環化合物,一般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更容易形成多環化合物。實驗證明,多環化合物易于誘發動物得膀胱癌。一般將油燒至沸騰就行了,油的“生氣”便可以除去。
6、食鹽為什么會潮解?如何使其不潮解?這是因為食鹽中常含有氯化鎂,氯化鎂在空氣中有潮解現象。為了防止食鹽的潮解一般可將食鹽放在鍋中干炒,高溫下,氯化鎂水解完全生成氧化鎂,失去潮解性。或將食鹽進行提純,純的氯化鈉在空氣中沒有潮解現象。
7、水垢的形成。水中溶解有碳酸氫鈣,當把含有碳酸氫鈣的水放到鍋中燒時,碳酸氫鈣在受熱后逐淅分解,又轉變為原來的二氧化碳、水以及碳酸鈣。在茶壺或熱水瓶內,碳酸鈣就逐漸深入瓶底或附結在內壁上,時間一長,碳酸鈣結起,就成了“水垢”。
8、醫生用什么藥使運動員很快消除疼痛?在觀看足球賽時,有時會看到正在拼搶中的足球運動員,由于受傷突然摔倒。為了讓他能繼續拼搏,醫生跑過去,拿著一個小噴壺,向受傷部位噴射一種藥,再用藥棉不斷地揉搓、按摩,稍待片刻,受傷的運動員重新站立起來,投入比賽。醫生用什么藥使運動員很快消除疼痛呢?原來是氯乙烷(C2H5Cl),這是一種沒有顏色、極易揮發的液體。當把它噴到受傷部位時,立即揮發。在揮發時要吸收熱量,從而使皮膚表面溫度驟然降低,使感覺變得遲鈍,起到了鎮痛和局部麻醉的作用。這就是醫學上“冷凍麻醉”療法。
9、為什么酒越陳越香?一般普通的酒,為什么埋藏了幾年就變為美酒呢?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把酒埋在地下,保存好,放置幾年后,乙醇就和白酒中較少的成份乙酸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CH3COOC2H5(乙酸乙酯)具有果香味。上述反應雖為可逆反應,反應速度較慢,但時間越長,也就有越多的乙酸乙酯生成,因此酒越陳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