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xué)趣味小實驗
瀏覽次數(shù): 342 發(fā)布時間:2017-05-15 11:38:55 發(fā)布人:editor
"燃冰”的制備
原理
酒精與水可以任意比例混合,醋酸鈣卻只溶于水而不溶于酒精。當(dāng)飽和的醋酸鈣溶液注入酒精時,飽和溶液的水溶于酒精內(nèi),致使醋酸鈣溶解速度降低,從酒精溶液中析出,形成半固態(tài)的凝膠狀,酒精充填在膠狀內(nèi),點燃膠狀時,酒精便燃燒起來。
c2h5oh + 3o2 === 2co2 + 3h2o
制作方法
(1) 量取酒精20ml,倒到小燒杯中
(2) 量取6ml飽和醋酸鈣
(3) 把飽和醋酸鈣慢慢加入20ml的酒精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直到變成膠狀
(4) 把膠狀的“可燃冰”轉(zhuǎn)移到蒸發(fā)皿中,點燃
變色溶液
【分子式】cocl2·6h2o 氯化鈷
六水物:紅色至深紅色單斜結(jié)晶;微有潮解性,無水物:淺藍色粉末。
極易溶于水及乙醇,溶于丙酮、乙醚與甘油。水溶液為桃紅色,乙醇溶液為藍色。
【溶解情況】
六水:易溶于水,也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
無水物:溶于乙醇、丙酮、硝基苯。
【用途】
在工業(yè)上:主要用途是制取氧化鈷和金屬鈷作合金材料的電子材料,少量用于制氣壓計、比重計、隱顯墨水等。氯化鈷試紙在干燥時是藍色,潮濕時轉(zhuǎn)變?yōu)榉奂t色。硅膠中加一定量的氯化鈷,可指示硅膠的吸濕程度,常用于干燥存儲器中。用于電鍍、油漆催干劑、氨氣吸收等。在醫(yī)藥上:刺激骨髓促進紅細胞的生成。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腎性貧血
【制備或來源】
由碳酸鈷或氧化鈷與鹽酸作用而制得。
【其他】
六水物在空氣中易潮解,熱至120~140℃則失去結(jié)晶水而成無水物。
【特殊的顏色】
cocl2 呈藍色,
cocl2·h2o 呈藍紫色,
cocl2·2h2o 呈紫紅色,
cocl2·6h2o 呈粉紅色,
cocl2·6h2o
cocl2·2h2o
cocl2·h2o
cocl2
52o
90o
120o
(粉紅色)
(紫紅色)
(藍紫色)
(藍色)
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制作變色水泥
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
實驗步驟:
1.稱取3g干海帶,用刷子把干海帶表面的附著物刷凈(不要用水洗)。將海帶剪碎,用酒精潤濕(便于灼燒)后,放在坩堝中,置于三腳架上的泥三角中央,灼燒。
2.用酒精燈高溫灼燒,使海帶全部燒成黑色灰狀物。停止加熱,冷卻。
3.將海帶灰轉(zhuǎn)移到小燒杯中,再向燒杯中加入10ml蒸餾水,攪拌,使可溶物溶解,冷卻,過濾。
4.向濾液中滴入幾滴硫酸,再加入約1mlh2o2溶液。觀察現(xiàn)象。
5.取少量上述濾液,滴加幾滴淀粉溶液。觀察現(xiàn)象。
6.向剩余的濾液中加入1mlccl4,振蕩,靜置。觀察現(xiàn)象。
含碘單質(zhì)的有機溶液
含碘單質(zhì)的溶液
試劑
殘渣
含碘元素的溶液
灼燒
海帶
溶解,過濾
海帶灰
實驗儀器:
三腳架,泥三角,酒精燈,小燒杯,漏斗,玻璃棒,坩堝,坩堝鉗
豆腐中鈣質(zhì)和蛋白質(zhì)的檢驗
原理:
1. 豆腐中的鈣質(zhì)與草酸鈉溶液反應(yīng)便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鈣白色沉淀。
ca2++na2(coo)2-→ca(coo)2↓+2na+
2. 蛋白質(zhì)遇到濃硝酸,微熱后呈黃色沉淀析出,冷卻后再加入過量的氨水,沉淀就變成橙黃色。因為蛋白質(zhì)分子中一般有帶苯環(huán)的氨基酸,濃硝酸和苯環(huán)發(fā)生硝化反應(yīng),能生成黃色的硝基化合物,故可用來檢驗蛋白質(zhì)。
操作:
1.豆腐的酸堿性試驗取200克豆腐放入燒杯中,加入30毫升蒸餾水,用玻棒攪拌,并搗碎到不再有塊狀存在。過濾,得到無色澄清的濾液和白色的濾渣。
2.豆腐中鈣質(zhì)的檢驗取上述豆腐濾液2毫升于試管中,再滴入幾滴草酸鈉溶液,試管中立即出現(xiàn)明顯的白色沉淀。說明豆腐中含有豐富的鈣質(zhì),而且能溶于水,不一定與蛋白質(zhì)結(jié)合在一起。
3.豆腐中蛋白質(zhì)的檢驗取上述白色的豆腐濾渣少許,放入試管中,再滴入幾滴濃硝酸,然后微熱,可以看到白色的豆腐濾渣變成黃色。冷卻后,加入過量的氨水,黃色轉(zhuǎn)變成橙黃色,這就是蛋白質(zhì)的黃色反應(yīng)。
注意事項:
1.在制豆腐濾液前,一定要把豆腐搗碎,才能使鈣離子溶解到水中。
2.由于豆腐中含有較多蛋白質(zhì),形成膠體,故過濾較慢。但蛋白質(zhì)一般不易透過濾紙,所以濾液不會有黃色反應(yīng)。
實驗用品:
燒杯、漏斗、濾紙、鐵架臺(帶鐵圈)、精密ph試紙、草酸鈉、濃硝酸、氨水。
制作簡單酸堿指示劑
酸堿指示劑 用于酸堿滴定的指示劑,稱為酸堿指示劑。(acid-base indicator)。這是一類結(jié)構(gòu)較復(fù)雜的有機弱酸或有機弱堿,它們在溶液中能部分電離成指示劑的離子和氫離子(或氫氧根離子),并且由于結(jié)構(gòu)上的變化,它們的分子和離子具有不同的顏色,因而在ph不同的溶液中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
300多年前,英國年輕的科學(xué)家羅伯特·波義耳在化學(xué)實驗中偶然捕捉到一種奇特的實驗現(xiàn)象.
一次,波義耳拿著一束紫羅蘭正準備插進花瓶里去時,助手走來告訴他說,他需要的鹽酸運到了。波義耳很高興,馬上把花放在桌子上,幫助助手一起倒鹽酸。
這是一瓶濃鹽酸,往外倒的時候,一股酸霧很快沖出瓶來,揮發(fā)到室內(nèi),籠罩了整個桌面,還濺了幾滴濃鹽酸在紫羅蘭上,使紫羅蘭也飄起幾縷淡淡的白霧。
“紫羅蘭濺上鹽酸了!”愛花的波義耳很著急,他趕忙拿起紫羅蘭,把它泡在水里面,想用水把濺在上面的酸洗干凈。
可是,過了一會兒,當(dāng)他來取這束紫羅蘭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紫色的紫羅蘭竟變成了紅色的!
這是怎么回事呢?難道是濺上的那點鹽酸使它改變了顏色嗎?波義耳完全被這有趣的現(xiàn)象吸引住了。他決定再做些實驗進一步研究一下。他想,如果鹽酸能使紫羅蘭由紫色變成紅色,那別的酸是不是也能使它發(fā)生這種變化呢?于是,他把一些紫羅蘭花分別放到鹽酸、硫酸、磷酸和別的酸的溶液里,結(jié)果,所有的紫羅蘭花都變成了紅色。
他又想,紫羅蘭遇酸會變成紅色,別的花遇到酸會不會也有這種變化呢?還有,紫羅蘭和別的花要是遇到堿又會怎樣呢?植物的花遇到酸會改變顏色,那么,那些有顏色的根、莖、皮和果漿又會怎樣呢?于是,他用了許多種植物的花、皮、根和果漿以及它們的浸出液做實驗。結(jié)果,它們大都有遇到酸、堿溶液會改變顏色的性質(zhì),其中表現(xiàn)得最明顯的是一種名叫石蕊的苔蘚類植物的浸出液。現(xiàn)在化學(xué)上經(jīng)常使用的石蕊指示劑就是這樣被發(fā)現(xiàn)的。用它來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又快又靈,非常方便。
在自然界里,有許多植物色素在不同的酸堿性溶液中,都會發(fā)生顏色的變化。這些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等指示劑的代用品。
自制酸堿指示劑:
花瓣中含有一些植物色素,這些色素在酸性或堿性溶液中呈不同的顏色。用花瓣的汁液可以制成酸堿指示劑。
(1)收集不同顏色的新鮮花瓣或紫蘿卜皮,各取適量,研碎,加入適量水和酒精(兩者體積比為1:1)浸泡,過濾,得到植物色素提取液。將提取液分別裝入小試劑瓶中備用。
(2)將上述植物色素提取液中分別滴入白醋、蒸餾水、澄清石灰水中,觀察顏色的變化,并作記錄。
(3)選擇顏色變化明顯的植物色素提取液作為酸堿指示劑,并檢驗稀鹽酸、氨水、食鹽水、等溶液的酸堿性。
1,羽衣甘藍,在上面滴加鹽酸,觀察到羽衣甘藍變紅。
代用指示劑顏色
2: 牽牛花(花瓣)
3: 蘇木
4: 紫蘿卜皮
5: 月季花(花瓣)
6: 美人蕉(花冠)
7:紫色康乃馨花、
8:紫卷心菜
9,紅玫瑰
10,粉紅玫瑰
11,藍色睡蓮
12,白菊花
13,勿忘我
14,紫色高麗菜
15,地衣
16,虞美人
17,三葉草
18,粉紅鳳仙花
19,紫色石竹花
20,牽牛花
21,三色堇花
22,紅蘿卜皮
23,苔蘚
24,櫻草
水下森林
實驗原理:
氯化亞鉆、硫酸銅、硫酸鐵、硫酸亞鐵、硫酸鋅、硫酸鎳等這些小晶體與硅酸鈉發(fā)生化學(xué)反應(yīng),結(jié)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亞鉆、藍色的硅酸銅、紅棕色的硅酸鐵、淡綠色的硅酸亞鐵、深綠色的硅酸鎳、白色的硅酸鋅。這些小晶體和硅酸鈉的反應(yīng),是非常獨特而有趣的化學(xué)反應(yīng)。當(dāng)把這些小晶體投入到玻璃缸里后,它們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層不溶解于水的硅酸鹽薄膜,這層帶色的薄膜覆蓋在晶體的表面上)然而,這層薄膜有個非常奇特的脾氣,它只允許水分子通過,而把其他物質(zhì)的分子拒之門外,當(dāng)水分子進入這種薄膜之后,小晶體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濃度很高的鹽溶液于薄膜之中,由此而產(chǎn)生了很高的壓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膜內(nèi)帶有顏色的鹽溶液流了出來,又和硅酸鈉反應(yīng),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內(nèi)滲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環(huán)下去每循環(huán)一次,花的枝葉就新長出一段。這樣,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葉繁茂花盛開的水下花園了。
實驗步驟:
1、先在燒杯中盛多半下無色透明的硅酸鈉水溶液(俗稱水玻璃)。
2、然后投入氯化亞鉆、硫酸銅、硫酸鐵、硫酸亞鐵、硫酸鋅、硫酸鎳等幾種能溶解于水的有色鹽類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