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應與操作的危險性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4-05 15:59:34 發布人:editor
(一)容易發生事故的化學反應
要慎重地對待那些認為有危險性的化學藥品和化學反應,不馬虎火意,不蠻干,因為很多事故是由于開始時考慮不周而引起的??赡芤鹗鹿识蛛y以預測的化學反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烴類及其他有機化合物在空氣中被氧化時可生成過氧化物中間體或副產物,由于條件的不同,特別是有不安定混合物生成時,有可能噴料或爆炸。
單體聚合時產生聚合熱。在一定的控制條件下使單體聚合,可以得到有用的聚合物。
聚合反應一旦開始,溫度就會上升,如果事先沒有預料而又沒有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控制溫度,容器則可能由于溫度過高而遭到破壞,物料也會噴出來,造成爆炸與火災。
氧化的副反應引起的事故。例如:在冷卻到室溫以下的硫酸-硝酸的混酸中,一邊充分地攪拌一邊滴加醇液,則生成相應的硝酸酯。此時所產生的熱,主要是硝化反 應熱以及由反應中生成水所引起的混酸稀釋熱,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熱量并不太大。但是,通過隔離操作,若將醇液一下子加到同樣的硫硝混酸中,根據所用醇的種類 和數量的不同,往往會產生爆發性地噴料或爆沸,其程度也與有無攪拌有關。
熱交換用的熱介質可以用水、植物油、硅油、高沸點有機溶劑、熔融金屬等。如果所用的熱介質管道上有孔隙,反應混合物與熱介質即可混合而發生事故。一般來 說,這種事故的幾率不大,因而人們對此往往不怎么注意。然而,經驗告訴我們,一旦發生事故則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所用裝置、管道的材料與化學藥品反應可能生成危險物。如乙炔與銅易生成乙炔銅。其受熱或受機械的刺激就成為一種敏感的爆炸物,為此不能用銅管容器來輸送、處理、存放乙炔。
用錯了化學藥品而引起的事故。例如:混入有機物的藥品,在加熱過程中就會引起放熱反應,倘若有問題,就會發生爆炸。一般來說,若在使用的物質中包含有氧化劑等危險物時,就應格外仔細地檢查所用各種物質是否正確。
泄漏的活性物質與絕熱材料接觸也可能發生反應而導致事故。
存放在容器中的物料有可能產生氣體,積累到一定濃度,超過一定壓力就會引起爆作。
?。ǘ┡c危險化學反應有關的操作
在下面的一些操作中,隨著活性物質的濃縮,其所含能量相對集中,危險性也就大大增加,必須加以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在工廠以及實驗室里進行蒸餾操作容易引起爆炸性火災事故。蒸餾殘渣能使爆炸性物質或不安定物質濃縮,它們往往是由副反應生成的,所以在進行反應產物的蒸餾時一定要慎重,切不可過度地蒸餾殘渣。
過濾可使不安定物質得到分離集中,從而處于危險狀態。尤其是那些對于摩擦或沖擊敏感的物質,在過濾其溶液時不要用玻璃濾器之類的容易產生摩擦熱的器具。
很多危險物用惰性溶劑稀釋之后是比較安全的,而且在這種狀態下長期保存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是,這種溶液若灑在布上,待溶劑蒸發變干后,這塊布就成了非常易燃的危險物。
粉末過篩時容易產生靜電,所以過篩干燥的不安定物質時要特別注意。
用萃取操作來提取危險物時,由于萃取液濃縮,危險物就處于高濃度狀態,這時危險性增大。
在結晶操作中,往往可以得到純的不安定物質。但要注意,由丁結晶的條件不同,可能會得到對于摩擦和沖擊非常敏感的結晶體。
循環使用反應液能使生產和實驗的成本下降,還能使系統處于不污染環境的封閉狀態,但采用反應液再循環方法,有可能造成不安定物質的富集。
在實驗室的回流操作中,可能由于突沸或過熱將可燃性液體噴出而著火。一般來說使用可燃性溶劑進行回流操作或蒸餾低閃點溶劑時,附近絕對不能有明火或著火源。
在不安定物質的合成反應中,如果攪拌能力差,反應變慢,加進的原料過剩,未反應的部分積蓄在體系中,若再強力攪拌,所積存的物料一起反應,使體系的溫度迅速上升,往往會使反應無法控制。
若將不穩定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升溫,有時會引起熱爆炸或突發性的反應。例如:在低溫下將兩種能發生放熱反應的液體混合,然后再升溫引起反應,這種做法是很危險的。
對泄漏和灑落的問題處理不當也會引起事故。當危險的藥品泄漏、灑落或堵塞時,人們首先應想好如何處理的方法。急于收拾復原而忘記它是危險物,往往又會導致二次災害。
廢棄的危險物在銷毀操作中也時常會發生事故。在銷毀廢試劑時,要注意化學反應所引起的能量釋放的危險性。
分光光度計每次測試完畢或更換樣品液時,不能關閉樣品池蓋;使用光電池作為檢測器的儀器連續使用不應超過2h, 每次使用后需要間歇 30min以上;每臺儀器所配備的比色皿其透射比是經過配對的,必須配套使用。不能與 其他儀器上的比色皿單個調換,否則影響樣品測試精度;測定過程中,不得用手觸摸比色皿透光面。其透光面的清潔不可用濾紙、 紗布或毛刷擦拭,只能用鏡頭紙擦拭;分光光度計的吸光值在 0.2-0.7(透光率在20%-60%)準確度最高,低于0.1 或超 1.0 時誤差較大。如未知樣品的讀數不在此范圍時,應將樣品做 適當稀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