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氫中毒及實例分析
瀏覽次數: 342 發布時間:2017-06-30 14:40:19 發布人:editor
硫化氫,H2S,是可燃性無色氣體,具有典型的臭蛋味。工業生產中很少使用硫化氫,接觸的硫化氫一般是某些化學反應和蛋白質自然分解過程的產物,或以雜質形式存在。本市接觸硫化氫較多的行業有污水處理、造紙、石油加工、化肥制造、化學纖維制造以及某些化工原料制造等。
人體吸入硫化氫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損害。急性硫化氫中毒可分為三級,輕度中毒、中度中毒和重度中毒,不同程度的中毒,其臨床表現有明顯的差別。輕度中毒表現為畏光、流淚、眼刺痛、異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熱感等癥狀,檢查可見眼結膜充血、肺部干性羅音等,此外,還可有輕度頭昏、頭痛、乏力癥狀,中度中毒表現為立即出現頭昏、頭痛、乏力、惡心、嘔吐、共濟失調等癥狀,可有短暫意識障礙,同時可引起呼吸道粘膜刺激癥狀和眼刺激癥狀,檢查可見肺部干性或濕性羅音,眼結膜充血、水腫等。重度中毒表現為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的癥狀,首先出現頭暈、心悸、呼吸困難、行動遲鈍,繼而出現煩躁、意識模糊、嘔吐、腹瀉、腹痛和抽搐,迅速進入昏迷狀態,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在接觸極高濃度硫化氫時,可發生“電擊樣”中毒,接觸者在數秒內突然倒下,呼吸停止。長期反復吸入一定量的硫化氫可引起嗅覺減退,以及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征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患有明顯的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精神病和嚴重的神經官能癥、明顯的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從事硫化氫作業。
進入可能存在硫化氫的作業場所前,特別是下水道、蓄糞池、井底等場所,可先進行強制性通風,再放入小動物觀察有無中毒現象,或用直讀式測定儀或醋酸鉛試紙測試一下現場空氣,確認作業場所安全或不存在硫化氫氣體時方可進入作業。
一.污水處理企業發生的急性硫化氫中毒
為了集中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城市一般均設有污水處理企業和污水輸送泵站和管道。由于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中有時富含蛋白質等有機物,因此,在自然分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硫化氫氣體,在這些場所作業時,稍不留神,便會發生急性硫化氫中毒事故,甚至引起死亡。
實例1
某污水處理廠張廠長是位風華正茂,年輕有為的廠長,年僅26歲,同濟大學畢業。1986年4月7日,張廠長帶領幾名技術人員來到下屬某污水泵站測量泵站機械設備的技術參數,并了解設備運轉情況,可是張廠長根本沒想到,此時死神已在向他招手。當日上午9點左右,當張廠長和其他5位同志關閉水泵,進入室內污水池,進行室內污水池排水二閥的測量時,突然大量硫化氫氣體伴隨污水涌入室內污水池中,似閃電一擊,眾人悉數倒下,泵站其他人員見狀,急忙呼救。鄰近一工程隊聞聲趕來,立即組織十多人的搶救隊和泵站的同志一起投入搶救,從室內污水池救出4人,其中3人送往醫院途中已經死亡。經在場人員核實,發現仍有兩人下落不明,當即又組織人員佩帶防毒面具下池搜索,在污水中發現了一具尸體,隨后消防人員趕到,下池后又撈起一具尸體。至此,6人中,已有5人死亡,其中包括那位年輕的廠長。同時,在搶救過程中,又有4人先后中毒,送往醫院搶救,急救鈴聲驟起,三家醫院的醫務人員先后投入搶救,幸存者才脫離了危險。在整個事件中,有10人中毒,其中5人死亡。
事故發生后,衛生部門迅速派員趕赴現場,一方面組織搶救,一方面開展調查,事故元兇就是硫化氫氣體。現場檢測顯示,在事故發生三個半小時后,硫化氫濃度仍高達600mg/m3,超過國家衛生標準近60倍,可想而知,當時現場硫化氫的濃度有多高。要知道,硫化氫濃度達到1000mg/m3時,接觸者便會發生“電擊樣”中毒,瞬間死亡。硫化氫來自何方?原來該泵站排水閥門已關閉數周,室外污水池內積聚的污水達5-6米深,污水腐敗產生大量的硫化氫,而張廠長等人在室內污水池測量時,由于進水閥門未關緊,導致硫化氫伴隨污水沖入現場。污水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硫化氫氣體。因此,從事污水處理的人員對硫化氫的危害是不會陌生的,然而有著名牌大學學歷的年輕廠長還是忽視了,進入作業場所不采取任何相應的防護措施,事故發生時又無有效的應急救援方法,結果大家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5條生命被硫化氫氣體奪去。
實例2
1996年5月16日中午12時左右,某污水處理廠張某等3位職工來到馬路上,先后打開了6只窨井蓋抽取污水,下午1時半左右,張某等4位外地民工到達現場準備下井作業,2時左右,井內污水抽至露管口,民工張某自己用繩子綁住腰部,沒有佩帶防毒面具先下井作業,下井后張某用榔頭、鑿子等敲鑿管道內的石塊,這時一塊磚塊被敲落,管道內的污水沖了出來。民工楊某在井口上守望,發現張某靠在井壁不動了,覺得情況有異,便想拉張某出井,但這時綁在張某身上的繩子已經松開,無法拉張某出井,楊某便在不采取任何個人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下井救人,也即刻昏倒在井內。在井上的程某等另2名民工看到這一情況后,立即用繩子系住自己的腰部下井救人,先將楊某救出,程某再次下井救人時,由于沒有佩帶防毒面具自己也昏倒在井內。這時污水廠職工張某見狀系繩下井,先后將程某和張某救出井外,此時自己也昏倒在路邊。在場的其他職工將4人急送醫院搶救,第一個下井作業的民工張某已不治身亡,另3名工人出現腦水腫等病危癥狀,經醫院搶救脫險,診斷為急性重度硫化氫中毒。
污水腐敗產生會大量的硫化氫氣體,阻塞的窨井導致硫化氫氣體滯留的,身為污水處理廠的職工應該明白這一道理。然而疏通阻塞的窨井時,在污水處理廠職工在場的情況下,見到雇傭的民工不佩帶防毒面具下井作業卻不予阻止,致使發生急性硫化氫中毒事故。事故發生后,下井救人的人員,包括污水處理廠的職工竟然都不佩帶防毒面具,結果相繼中毒倒下,擴大了事故的范圍。此事說明,污水處理企業應建立完善的職業衛生和安全制度,對職工開展職業衛生和安全教育,加強工人自我保護意識,才能杜絕硫化氫中毒事故的發生。
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急性硫化氫中毒
生產過程中的硫化氫一般是某些化學反應的產物,或以雜質形式存在。如染料合成、催化劑合成和化學纖維制造中有些工藝會產生硫化氫,石油加工、煤氣制造中的脫硫過程中也會產生硫化氫,這些企業是急性硫化氫中毒事故的多發企業。因此,企業應當把防止急性硫化氫中毒事故作為職業衛生和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
實例3
1983年12月30日,某染料化工廠分散蘭車間硫化堿工段,大學畢業剛進廠尚未分配工作的洪某來到該工段勞動,工作中硫化堿工段長高某見硫化堿沉降槽發生堵塞現象,便用大量的水沖洗硫化堿沉降槽,沖洗后的廢液流入了硝酸廢液貯槽內,立即發生酸堿中和反應,產生了大量的硫化氫氣體。并迅速逸入工段內,洪某和高某因吸入過量硫化氫氣體而引起急性硫化氫中毒,另一名工人發生硫化氫吸入反應。1988年6月2日上午9時左右,另一家染料化工廠1012工段深紅色基RC染料精制崗位,操作工楊某將6桶粗料(包括從陰溝和地上清掃收集的回收料)投入精制桶內,加入鹽酸升溫溶解。由于粗料中混有硫化堿,在升溫溶解過程中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硫化氫氣體,楊某吸入高濃度硫化氫氣體昏倒在地,經醫務室醫務人員緊急處理后,送入醫院搶救脫險,醫院診斷為急性重度硫化氫中毒。
兩起中毒事故均發生在染料化工廠,主要原因是企業管理松懈,缺乏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作業工人自我保護意識淡薄。硫化堿遇酸會產生硫化氫,應該是染料化工廠的常識,然而,操作工人不管是沖洗硫化堿沉降槽,還是粗料加酸升溫精制,明知存在產生硫化氫危險,仍然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結果導致硫化氫大量產生并迅速逸出,當事人猝不提防,吸入過量硫化氫氣體而中毒。
實例4
1984年8月11日上午11時左右,某電化廠三車間二硫化碳工段,曹某等6名農民工在鼓風機房內從事酸劑油化作業時,鼓風機房因故停電,用于排除硫化氫廢氣的鼓風機突然停止運轉,致使大量硫化氫氣體從風機口倒灌至酸劑油化作業操作場所,在場的6名農民工均因吸入高濃度硫化氫而引起急性硫化氫中毒,其中曹某等4人當即昏迷、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病情十分危急,幸好現場救援及時,將病人迅速送入醫院搶救脫險。
將排除硫化氫廢氣的鼓風機房用作酸劑油化作業場所,本身就很不恰當,因為一旦出現意外發生硫化氫泄漏,酸劑油化作業工人首先將無辜受害。另外,排風的動力系統發生故障會引起硫化氫氣體倒灌,在設計時就應考慮排風系統的電源與生產設備連動,同步啟動工作,關閉時則最好先關生產設備,后關排風系統。為防止意外,排風系統還可采用兩路電源供電的方法,一條電路故障時能自動切換另一條電路。
實例5
1994年2月28日,本市某焦化總廠三聯供脫硫工段,某市政工程公司工程處工人陳某和于某在下水道進行清理作業。兩人剛作業15分鐘左右,即感到煩燥、胸悶,繼而呼吸急促、神志不清,昏倒在地。經現場急救,給予吸氧后送入醫院治療,醫院診斷為急性重度硫化氫中毒。現場測定結果,硫化氫濃度為100mg/m3,超過國家衛生標準9倍。
經調查,該焦化總廠脫硫工段熔硫釜的放散管在放散硫化氫氣體時,硫化氫氣體進入了水封設備中,水封設備水滿后流入下水道,硫化氫氣體隨之流入下水道,造成清理下水道的工人發生硫化氫中毒。事故的原因主要是設備布置不合理,致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硫化氫氣體逸入了下水道,同時,事故的發生也說明企業管理松懈,缺乏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作業工人自我保護意識淡薄。下水道作業本身就是硫化氫中毒高發作業,作業前應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可是作業者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便進行作業,結果引起硫化氫中毒。
實例6
某煤氣廠于1997年9月份進行系統大修,9月1日上午停車,先用氮氣對甲醇車間管道進行置換吹掃,9月2日上午9時左右,陳某等兩名工人在D105閃蒸器出口(直徑300mm)進行墻盲板作業,在盲板插進后,陳俯臥在地觀察盲板位置是否擺正,此時從尚未擰緊螺栓的管道內沖出一股硫化氫氣體,陳某不慎吸入后即刻中毒昏倒在地,現場監護人員發現后立即將其抬離現場,送入醫院急救脫險。
煤氣制造過程中存在硫化氫氣體,進行系統大修,特別要防止硫化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危害。因此大修前應制訂相應的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并嚴格監督執行。本事故的發生,就是事先沒有采取防范管道內有害氣體逸出的措施所致。
三.進入封閉狹窄空間作業時發生的急性硫化氫中毒
封閉狹窄空間中如果存在有機物時,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腐爛分解,極易產生硫化氫,并且由于是封閉狹窄的空間,通風情況不好,硫化氫會日積月累,濃度逐步增高,這時工人一旦進入這樣的空間作業,往往就會引起急性硫化氫中毒。因此,進入封閉狹窄空間作業時,特別是平時存在有機物的封閉狹窄空間,如下水道、糞便池、窨井、地下室等應該特別小心,防止發生急性硫化氫中毒。進入前,應先確認一下作業場所是否存在硫化氫氣體,如先放入小動物觀察有無中毒現象,或用直讀式儀器或醋酸鉛試紙測試一下現場空氣,經強制性通風,同時應使用安全可靠的個人防護用品方可作業。
實例7
某新村在建道路市政工程大部分工程已經完工,但新村化糞池尚未與排污管接通。由于新村建設單位未經市環衛局的同意,私自將糞便直接排放到污水總管,結果影響了道路市政工程的污水排放。1996年6月6日下午3時左右,某市政工程隊周某、殷某和沈某等3位民工,帶了鐵桿、榔頭等工具至一窨井處準備下窨井鑿洞,該窨井深4.14m,直徑0.75m。周某首先下井鑿洞,作業了約5分鐘后自覺胸悶便上井休息;然后殷某下井繼續鑿洞,在施工過程中殷某腳被鐵桿砸傷,約15分鐘后也上井來到地面休息;接著沈某下井作業,周某在窨井口觀察,約5分鐘后周某發現沈某靠在井壁上不動了,立即大聲呼叫,但沈某沒有反應。殷某即下井搶救,剛抱起沈某自己也不支倒在井下。周某見勢不妙,急忙到工地呼救,同時打電話向派出所民警求援。工地施工人員張某和王某即刻趕到現場,用繩子系住自己的腰部,并用濕毛巾捂住嘴部下井救人,相繼將沈某、殷某救出井外。在救人過程中,張某和王某也吸入過量硫化氫氣體而中毒。下午4時左右,民警用警車開道送4人送至中心醫院搶救。由于沈某和殷某病情嚴重,被轉送其他醫院送入高壓氧艙進行治療,沈某終因中毒過深于6月9日身亡,殷某等3人搶救脫險,得以生還。
化糞池與排污管尚未接通的情況下,時間一長便會產生硫化氫氣體,滯留在窨井內。施工人員在不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貿然下井作業,發生硫化氫中毒事故是必然的。此類中毒事故在市政建設中時有發生,主要原因是市政建設單位從領導到施工人員都缺乏防止急性硫化氫中毒的意識和基本常識,不開展職業衛生和安全教育,不制訂職業衛生和安全操作規程,盲目施工,才導致事故頻頻發生。
實例8
1982年7月20日13時左右,某水產供給站加工廠,對編號為29、31、33、35的四只深2m的腌魚池進行鹵水和污水清除作業。首先由工人孔某清除29號池,韓某清除31號池。韓某下池作業數分鐘后感到有強烈的氣體刺眼,致使雙眼睜不開,便上池休息,此時旁人已發現韓某眼結膜充血,對此韓某和在場人員均未引起重視,韓某再度下池作業,下池后即刻昏倒在池中。池上的人誤以為韓某是體弱引起昏倒,因此有3人想下去接替韓某繼續作業,不料下池后也很快昏倒在池中。池上人員見狀急忙呼救,同時又有4人先后下池搶救,也同樣很快昏倒在池中。此時池上人員才覺情況嚴重,立即用鼓風機對腌魚池強制送風,然后將池內8位中毒者背上池來,在此過程中又有6人中毒。14名中毒者立即被送往醫院搶救,其中有4人因中毒嚴重搶救無效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副廠長,其余10人經搶救脫險,醫院診斷為急性硫化氫中毒。事發當日,在鼓風機對腌魚池強制通風的條件下,取31號池內空氣樣品,測得硫化氫濃度為1333mg/m3,超過國家衛生標準130多倍。
31號腌魚水池已有5年未啟用。工人反映,在其它腌魚池操作過程中常有臭魚等雜物散入該池,另有沖洗場地的水和雨水常將魚體及腐敗物沖入池里。在低鹽和適溫環境中,魚體腐敗,蛋白質分解產生硫化氫,而硫化氫比重大,平時沉積在池底。常年的積累,使硫化氫大量滯留在池中,當進行清池作業時,一經攪動,大量硫化氫氣體立即逸散而出。韓某下池作業時,發生眼結膜充血,繼而昏迷不醒,實際上已是硫化氫中毒了,但沒有引起在場人員警覺,依然下池作業,結果引起多人中毒昏倒。由于事先沒有制訂應急救援措施,因此在救人過程中,又有10人中毒。整個事故中,竟有4人死亡,這血的代價何其沉重!事故原因主要是企業領導和工人均缺乏起碼的職業衛生知識,對硫化氫的危害毫不知情,因此,在作業過程中麻木大意,在搶救過程中又慌亂無序,終于釀成這起重大的急性硫化氫中毒死亡事故。
實例9
某軍用地下倉庫為全地下式倉庫,地面上僅有一扇四周附橡皮封條的進出門和通風口,門和通風口平時均密閉不開,密閉性能極好,倉庫容積為734m3。該倉庫于1996年6月存入紅棗3~5噸及部分棒棒糖,至事故發生前該倉庫無人開啟取物。同年10月15日12時半左右,陸某等3人進入倉庫準備取物,當走到地下倉庫入口拐彎處,陸某感覺氣味異常逼人便立即轉身往回走,其余2人則已來不及逃離昏倒在地,倉庫另2名職工見狀后又立即進倉去搶救和搜尋,結果4人全部中毒死亡。
現場調查發現,庫內的氣溫在30C0左右,倉庫內有一股刺鼻霉變的腐爛氣味,存放的紅棗已有不同程度腐爛變質。在該倉庫門及通風口已全部打開,充分通風的情況下,現場空氣測定顯示仍有硫化氫氣體存在。事故原因主要是存放的紅棗等物品在適宜的條件下發生腐爛變質,由此產生了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氣體,同時因為倉庫長期密閉不用,通風極差,硫化氫等氣體日積月累,濃度逐步增高,氧氣含量逐步減少。結果工作人員一進入倉庫便造成硫化氫中毒伴缺氧窒息而死亡。
實例10
1986年1月的一天,某漁輪在沈家門卸魚時,發現食用淡水艙的飲用水有魚腥味,懷疑食用淡水艙滲漏,飲用水已受污染,因此決定漁輪回滬檢修。同年2月8日,漁輪到滬后,即將食用淡水艙抽干。2月10日中午12時左右,船長和大副通過人孔進入淡水艙檢查,發現艙頂有一處在滲漏污水,船長用螺絲刀刮了一通后,發現一個小孔,當時感到艙中魚腥味越來越濃重,滲漏水也在逐漸增多,船長和大副隨即退出淡水艙。下午1時半左右,公司修理船到達,準備對漁輪進行檢修。修理工吉某在漁輪長唐某的陪同下,帶了手電筒和行燈進入食用淡水艙查看檢修點。20分鐘后,等在艙外的另一修理工黃某見兩人進艙后還未出來,便大聲喊叫,但沒有回音,拉拉行燈電線也沒有動靜。黃某感到情況有點不妙,拿了行燈進艙查看,電焊工章某也跟著進了艙。在第二格艙,黃某發現唐某躺倒在地,正要去拉唐某腳時,自己也昏迷過去了,倒在第一格艙和第二格艙間。跟在后面的章某忙對黃某拍打呼喊,但黃某無任何反應。
章某向第二格艙探視了一下,感到有股很難聞的氣味直沖鼻孔,使人無法透氣,馬上退出艙外呼救。險情發生后,在場人員立即報警并進行搶救。章某出艙后戴上過濾口罩,再次進艙將黃某拖到洞口,在其他在場人員的接應下,將黃某順利救出現場,急送醫院搶救。送入醫院時,黃某已神志不清,口唇紫紺,四肢肌肉抽搐,心率加快,經醫院緊急搶救后,病人神志轉清,得以生還,但一周后并發急性心包炎伴心肌損傷,經醫院采取綜合治療措施后,黃某方痊愈出院。將黃某送往醫院搶救的同時,在場人員繼續設法搶救其他兩人,由于現場環境狹窄,食用淡水艙人孔口僅為半米見方,因此搶救工作十分困難,直到下午4時左右,在消防隊員的幫助下,才將唐某從第二格艙救出,將吉某從第三格艙救出,送醫院為時已晚,兩人均不治身亡。
事故發生后,衛生部門對此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發現食用淡水艙空間狹小,空氣污濁,流通不暢,雖經多次強制性通風送氣,空氣中仍有硫化氫氣體檢出,積水中硫化氫含量高達600mg/l。硫化氫來自何處,尋根問跡,調查人員發現,原來魚艙水滲漏到魚艙和食用淡水艙之間的隔層中,長期積聚引起腐敗,產生了硫化氫氣體,硫化氫氣體又通過腐蝕的艙頂小孔滲入了食用淡水艙,無法逸散,造成艙內硫化氫氣體高濃度積聚。該漁輪在設計時,食用淡水艙應有多個人孔,但在建造中被復蓋了,造成食用淡水艙通風不良,硫化氫氣體積聚,同時也給事故發生后搶救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耽擱了搶救時間
實例11
2002年5月20日閔行上海某木業有限公司委托民工挖井,直徑1.2M。到6月9日已挖至5M深處,當日上午8:30分,井水深約3M,抽水約1小時,水干后,柯某某下井,在井下將泥放入小桶,約到10余桶時(約30分鐘),突然昏倒。另一個民工柯某某下井救人也昏倒(共二人)。之后,謝某某、方某某趕到現場用繩子捆在身上吊到井下救人,井下兩民工被拉上來時,已無心跳、呼吸,10:15分,2名民工隨即送吳涇醫院搶救,至11:05分,搶救無效死亡。 事后據謝某某講,當時聞到一股惡臭味,感到頭暈。
事故發生后,閔行區疾控中心在現場井內,先抽水1小時后,于井底約5M左右測得硫化氫濃度為138.2mg/m2,因此,可以初步推斷為急性硫化氫中毒死亡。硫化氫中毒事故年年講,年年發生,已占全國急性中毒事故前三位,而且死亡率高,大多都是一起事故,多例死亡,急性硫化氫中毒這個問題值得引起大家的密切關注。